学校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于1958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亲自倡导创办,原隶属于国家林业部,现为湖南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高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过55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生推免权和硕博连读培养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13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丰厚
学校现设20院1系1部。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学校拥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设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48”计划、国家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3项;省部级项目522项;其它项目1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8000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228部。
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万余人。教职工2245人,其中,教授215人,副教授653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湖南省科技领军人物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1人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人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
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备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2个湖南省设计(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基础课示范性实验室,4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占地面积1962.8亩,建筑面积10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6亿元,设备总值3.87亿元,图书馆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学校注重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直接与国际先进的高等院校对接,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教育,使学校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传承与交流的桥梁。
自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与英国、法国、印度、美国、荷兰等国的知名大学实现合作办学,并由专门成立的国际学院承办;同时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换生项目及留学生项目。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我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推免生接收
我校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我校接收的推免生第一年享受甲等奖、助学金。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且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直接参加我校的复试。申请材料请于规定日期内寄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具体时间和要求见我校研招办网站通知。
三、奖、助学金制度
我校建立了较完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被我校录取的研究生均可享受奖、助学金,大部分研究生可享受不低于所交学费的奖、助学金待遇。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我校考点现场确认地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苑一教学楼北大厅。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我校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不再退还)。
(4)考生按我校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六、初试
(一)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6日进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6日,8:30-14:30)。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四)初试科目。
1月4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月4日下午 外国语
1月5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5日下午 业务课二
1月6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思想政治理论和外国语满分均为100分,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均为150分。
七、复试
(一)我校根据国家当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政策、我校招生计划以及考生初试成绩、学习经历、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参加复试名单。
(二)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三)我校要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五)复试内容为:①专业课笔试;②综合素质面试;③外国语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复试时间、地点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2014年4月底前完成。